柔宇刘自鸿:我们和三星、京东方这些巨头不一样

  柔宇科技如何与京东方等显示巨头竞争?

  对于柔宇科技CEO刘自鸿来说,这是个常常被问到的问题。毕竟显示面板行业是一个动辄数百亿的资金密集,同时也是尖端技术密集的产业。海外,三星等巨头耕作多年;国内,京东方等大公司也在迅速崛起。

  6月21日,在参加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社主办的2020(第二十届)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暨中国企业家生态大会时,刘自鸿再次被问到这个问题。

  在刘自鸿看来,柔宇所在的全柔性屏领域“没有人有过经验”,因为它跟以往的技术完全不同,每家公司都需要面对很多全新的挑战。

  “在这个领域布局我们还算是比较早的,在2012年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开始往这个方向摸,有点拿着手电挖地洞的感觉。因为绕过了传统刚性屏直接从全柔性屏起步,加上又率先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,相信我们还是有自己独特竞争力的。”刘自鸿回答。

  “拿着手电挖地洞”

  怎么样同时解决大屏与便携的需求?这看起来曾是一对矛盾,手机、电视屏幕不断变大,意味着人们对于大屏的追求不断增加,而大屏的另一面,是越来越难以携带。

  刘自鸿想到的解决方案是柔性屏,也就是将屏幕折叠起来。2012年,刘自鸿与与另外两位斯坦福大学校友创办了柔宇科技。

  “2012年到2014年是两年多的研发,那个时候其实没有人知道我们公司。2014年8月1号我们发布了全球最薄的0.01毫米的全柔性屏,开始有一些人关注到,显示屏原来可以做成这样的实物,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。”刘自鸿在演讲中回忆。

  同样在2014年,柔宇也发布了全柔性传感器的技术,与柔性屏一起构成了柔宇的核心技术。

  柔性传感器在2015年开始在深圳量产,而柔性屏在经过一番考虑后,柔宇决定自建产线。这条投资110亿元的产线2016年开始在深圳投建。

  刘自鸿透露,柔宇国际显示生产基地的工艺和产线的设计都是“从零开始”设计,融易新媒体,非常具有挑战性,“在业界当中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成功量产过全柔性显示屏。我们数千位同事持续了几年的工作,在2018年终于建成业界第一条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并实现量产出货。”

  2019年与2020年中,柔宇先后两次对包括《中国企业家》在内的多家媒体开放了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柔性显示基地的参观。2018年6月,柔宇的柔性屏就是从这里点亮投产并实现大规模量产上市。

  刘自鸿形容这一过程像是,“之前拿着手电挖地洞,前面真的是完全没有路,也没有人,只有自己信念的微光照亮脚下,但我们觉得光明就在前面,只能不断一锹锹地用挖掘来开拓前路。在2018年点亮那一天,算是阶段性地把地洞挖通了。”

  刘自鸿特别强调,柔宇的柔性屏产品已经从2018年实现量产,但由于此前频繁遭遇不能量产的质疑,在量产一两年后,依然有不了解的人怀疑柔宇并没有实现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的声音。

  资料显示,以8寸大小的切割计算,柔宇目前年产能达到280万片,而未来如果实现二期扩产,产能将增长到年产约880万片。

  不久前接受《中国企业家》等采访时,刘自鸿将柔宇的2012年至2014年视为柔性屏的从0到1,从2014年到2018年则是“1到N——产品的大规模量产”,而2018年之后,刘自鸿则将其定义为N到N+,找到柔性屏大规模应用的场景。

  这同样也是“拿着手电挖地洞”的艰难的过程。

  刘自鸿在演讲中透露,2018年10月发布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后,2020年3月柔宇发布了第二代折叠屏手机,将在三季度正式上市发售。

  与巨头不一样

  想要制造一块全柔性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  “全柔性显示屏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,不是只有一层材料,其实有近百种微纳米材料要叠加,而且不光是叠加,要像盖大厦一样把元器件准确地将每一层对准,要把几千万个微纳米晶体管做到超薄的薄膜上,而且在微纳米肉眼看不见的情况下。”刘自鸿谈到制造全柔性屏的难度时表示。

  为了解决显示失效,膜层断裂、不平整、折痕等难题,柔宇开发了全柔性技术优化模型。膜层优化后,柔宇在2020年3月发布的第三代蝉翼?全柔性显示屏在平整度、折痕等方面有了不小的提升。

  刘自鸿介绍,虽然市面上柔宇、三星等都先后实现了折叠,但是两者的屏幕在工艺和技术路线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。

 文章标题:柔宇刘自鸿:我们和三星、京东方这些巨头不一样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:融易新媒体
本文网址:http://m.ironge.com.cn/tech/digi/129312.html